诗词原文
题许旌阳故祠
唐·韦庄
松风山径长,
云掩故祠存。
高人遗迹空佳句,
谁识旌阳後世孙。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韦庄在词坛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的词作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对后世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松涛阵阵的山间小路上行走,
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古老的祠堂依然矗立。
高人许旌阳留下的只是那些空灵的佳句,
又有谁能真正认识并理解他后世子孙的境遇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许旌阳(道教人物,传说能驱鬼治病、炼丹成仙)故祠的幽静景象,通过“松风山径”和“云掩故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许旌阳高风亮节的敬仰,同时也流露出对高人后世子孙境遇的同情与无奈,暗示着即便有再高的成就,后世也可能无人识得,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寂寞。
赏析
韦庄此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对许旌阳故祠的描绘,寄托了对古代高人的怀念与敬仰,诗中“高人遗迹空佳句”一句,既赞美了许旌阳的文学造诣,又隐含了对后世无人传承其精神的遗憾,而“谁识旌阳後世孙”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英雄迟暮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韦庄作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对历史人物和遗迹的凭吊,不仅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思和寄托,许旌阳作为道教中的传奇人物,其超凡脱俗的形象和事迹,无疑成为了韦庄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理想社会向往的载体,通过这首诗,韦庄既表达了对古代高人的敬仰,也寄托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