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的意思及出处

小星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步

宋·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杖藜缘堑复穿桥,谁与高秋共寂寥。

作者及朝代

作者:周密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周密(1232年-1298年或1301年),字公谨,号草窗,又号霄川渔隐、弁阳老人、四水潜夫等,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祖籍济南,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曾任义乌县令等职,宋亡不仕,隐居著述,其书学欧、虞,工诗词,善书画,诗词风格清雅秀逸,笔致冷峭,著有《齐东野语》《武林旧事》《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译文

麦陇间微风吹拂,麦浪翻滚如翠绿的波涛,草根处肥水滋养,新蛙鸣叫声声,我拄着藜杖,沿着田埂和溪流桥边漫步,在这深秋时节,又有谁能与我共同品味这份寂寥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田野间漫步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寂寥,首句写麦浪翻滚,新蛙鸣叫,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田园景象;次句则通过“杖藜缘堑复穿桥”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作者漫步的过程;末句“谁与高秋共寂寥”则直接抒发了作者的孤独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麦陇风来翠浪斜”以麦浪翻滚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田野间的生机与活力;次句“草根肥水噪新蛙”则以新蛙的鸣叫,增添了田园的宁静与和谐,在这宁静和谐的田园景象中,作者却感到深深的孤独与寂寥,通过“杖藜缘堑复穿桥”的动作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漫步时的孤独与沉思;而“谁与高秋共寂寥”的直抒胸臆,则更是将作者的孤独之感推向了高潮,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周密隐居期间,周密在宋亡后隐居不仕,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在这段时期,他深入观察自然,感悟人生,创作了大量反映田园生活和内心情感的诗歌,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通过描绘田园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作者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作者在宋亡后的心境变化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