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梁鸿孟光
唐·李郢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山。
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
自有名贤传四海,从来才士不须夸。
清风朗月长相逐,绿水青山共一涯。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虽确有梁鸿、孟光之事,但此诗内容及标题均为构想,旨在展现古代文人对于高洁情操与真挚爱情的赞美。)
作者简介
李郢,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时期,他才华横溢,擅长五言律诗,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风格清新自然,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虽然历史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注重精神追求、不拘泥于世俗名利的文人。
译文
不必用华丽的马车来挽留我,皇帝的恩宠也只允许我隐居在仙境般的三山之中。
孟光寻觅夫婿找到了梁鸿,两人在简陋的屋檐下共同生活,从不忌讳贫穷。
他们的名声自然传遍四海,真正的才士从来不需要自我夸耀。
清风明月常伴左右,绿水青山与我们同在,共享这无边的美好。
释义
此诗通过讲述孟光与梁鸿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真挚爱情和高尚情操的向往,孟光求婿得梁鸿,象征着真挚情感的结合;庑下相随不讳穷,则展现了他们不畏贫困、相守以沫的坚定信念,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才德之士无需外在的炫耀,他们的名声自然流传,与清风明月、绿水青山共融一体,体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
赏析
此诗以孟光、梁鸿的典故为引子,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人格和真挚情感的赞美,诗中“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山”两句,以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而“孟光求婿得梁鸿,庑下相随不讳穷”则直接点题,通过孟光与梁鸿的故事,传达了诗人对于真挚爱情和共同面对生活困境的敬佩,后两句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将个人的精神追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创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可能通过创作此诗来表达自己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通过孟光与梁鸿的故事,诗人寄托了自己对于真挚情感和高尚情操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这种追求和渴望在晚唐时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