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折檐倾野水傍,台城佳气已消亡。出自哪首诗?

梦梦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槛折檐倾野水傍,台城佳气已消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李白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凤凰台上曾经有凤凰来游,凤去楼空,江水依旧东流不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三山云雾中隐现如落青天外,白鹭洲把秦淮河分割成二派支流,凤凰台的栏杆已经折断,屋檐倾斜,旁边是流淌的野水,曾经笼罩台城的王气也已消亡。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凤凰台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六朝古都兴衰更替的感慨,诗中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也有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往辉煌与现今衰败的对比思考。

赏析

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将凤凰台的景象与历史变迁相结合,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感慨,首联以凤凰起兴,引出对凤凰台的怀古之情;颔联通过“吴宫花草”和“晋代衣冠”的对比,展现了六朝古都的繁华与衰败;颈联以“三山半落”和“二水中分”的自然景观,映衬出历史的沧桑巨变;尾联则直接点出“槛折檐倾”和“台城佳气已消亡”,进一步强化了历史兴衰的主题,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李白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游历金陵(今南京)时所作,当时,李白已经历了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坎坷,对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登临凤凰台时,他目睹了六朝古都的衰败景象,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怀古诗,通过这首诗,李白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无奈与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