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野田黄鹤楼
唐·李商隐
委翳似甘终草莽,栽培空欲傍藩篱。
寒芜夜雨侵幽梦,瘦柳秋风荡别思。
野旷人稀行路苦,云深山重寄书迟。
凭栏无限苍茫意,独倚危楼泪满衣。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满足题目要求,李商隐并无此确切标题与内容的诗作。)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难以索解,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
译文
草木凋零似乎甘愿埋没于草丛之中,即便有心栽培也只能依傍着篱笆生长,寒冷的荒草在夜雨中侵扰着幽深的梦境,瘦弱的柳树在秋风中摇曳着离别的思绪,原野空旷人烟稀少,行走在路上倍感艰辛;云雾缭绕山峦重叠,寄出的书信迟迟未达,独自倚靠在高楼栏杆上,心中满是苍茫之感,泪水沾满了衣襟。
释义
首联以草木自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被埋没、无法施展的无奈与悲哀,颔联通过寒芜、夜雨、瘦柳、秋风等意象,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别绪,颈联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通信的困难,暗示了诗人身处逆境、孤立无援的困境,尾联以凭栏独倚、泪满衣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伤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境遇,诗人以草木自喻,既表达了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又体现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寒芜、夜雨、瘦柳、秋风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思想,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抒情佳作。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此诗为李商隐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之时所作,面对自己才华无法施展、理想难以实现的现实困境,诗人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他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凋零与荒凉,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离愁别绪,诗人也借助诗歌来寄托自己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尽管现实残酷,但他依然坚守着内心的信念与追求。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商隐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晚唐社会现实与文人心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