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宋·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筵。
更须携被留君住,待听鸡鸣共晓天。
苟有相从即相送,君应知我此中情。
每怀樽斝沾余沥,独喜弦歌有嗣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用典,语言锤炼,意境深远,书法方面,他擅长行书、草书,是宋四家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后两句译文)
每当回忆起我们共饮美酒时杯盏中残留的余香,我就独自欢喜于你的音乐才华有后继之人。
释义
每怀樽斝沾余沥:每当回忆起共同饮酒的场景,杯盏中残留的酒香仍让人怀念。
独喜弦歌有嗣音:特别高兴的是,你的音乐才华得到了传承,有后继之人。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音乐才华的赞赏,通过“每怀樽斝沾余沥”的描写,诗人回忆起了与友人共饮的美好时光,杯盏中残留的余香成为了他们友情的见证,而“独喜弦歌有嗣音”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音乐才华的欣赏,以及对其音乐传承的欣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与友人元明即将分别时所作,元明是黄庭坚的好友,两人情谊深厚,在元明即将离开黔南之际,黄庭坚写下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诗中通过回忆共饮、共赏音乐的场景,以及表达对友人音乐才华的赞赏,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