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出自哪首诗?

小星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鹧鸪天·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明·杨慎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山楚水共长天,云雨难忘掉。

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闲看儿童捉柳花,双鬓已星星。

(注:虽然“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并非直接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但为保持连贯性,在此先列出《临江仙》以展示杨慎的风格,而关键词所在的句子实际出自其另一首作品《鹧鸪天·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以下分析将专注于《鹧鸪天》这首词。)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劝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云南永昌卫,卒葬于四川高县,隆庆初追赠光禄寺卿,谥文宪。

译文

作为蜀地的旅人来到江南,时常怀念吴地的山川之美,吴山楚水与辽阔的天空相接,那些云雨交加的日子真是难以忘怀,我带着书本苦读,却似乎只是空有所得;想要购置田地房产,却反而一事无成,只能闲看儿童追逐柳絮,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了。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上片回忆江南美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下片则通过“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两句,抒发了自己虽有学问却未能实现抱负的无奈与失落,以及年华老去的哀愁。

赏析

“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是全词的点睛之笔,既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学识的自信,又透露出对现实无奈的深深叹息,杨慎以“挟策读书”自喻,表明自己饱读诗书,却未能如愿以偿地实现个人抱负,这种反差使得情感更加深沉,而“求田问舍转无成”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失落感,暗示了作者在仕途上的不顺和生活中的困顿,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是杨慎在被贬谪至云南途中,途径博山时所作,此时的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而遭受政治打击,被贬至偏远之地,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杨慎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