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全诗是什么?

小星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诗书千载经纶志,松竹四时萧洒心。

何处求仙访隐者,此中便是洞天深。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手捧诗书承载着千年的治国理想,心向松竹寄托着四季的洒脱情怀,何必去寻找那隐逸的仙人呢?这里就已经是深邃的仙境了。

释义

“诗书千载经纶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诗书中所蕴含的治国安邦之志的崇尚与追求,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松竹四时萧洒心”则通过描绘松竹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品格,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洒脱自在的心境。“何处求仙访隐者,此中便是洞天深”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认为无需远求,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便已是理想的仙境。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山居生活的写照,通过描绘诗书与松竹,展现了诗人既怀抱治国理想,又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首句“诗书千载经纶志”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文化根基和政治抱负,次句“松竹四时萧洒心”则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洒脱心态,后两句“何处求仙访隐者,此中便是洞天深”则将这种心态推向极致,认为无需向外寻求,自己的山居生活便是理想的仙境,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既体现了陆游作为爱国诗人的情怀,又展现了他作为文人墨客的雅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退隐山居时期,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晚年,他选择退隐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陆游在晚年时期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