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
海誓山盟犹在耳,却成何处觅卿卿。
(注:虽然“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这一联并非白居易《浪淘沙》组诗中的原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并构造了一首假想的组合诗,以便进行解析,白居易的《浪淘沙》系列中并未直接包含这两句,但此类情感表达在他的作品中并不罕见。)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尤其是他的讽喻诗,深刻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译文
请问那江潮与海水,哪里比得上我对你的深情与你的心意?
相互怨恨还不如潮水那样有信期,相思时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明知木石之间无法用云彩来填补裂痕,等待着看沧海桑田要经过多少次变迁。
曾经的海誓山盟还在耳边回响,如今却到哪里去寻找你呢,我的爱人?
释义
此诗通过对比江潮、海水与人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和无奈,前两句设问,引出主题,即人与人的情感与自然界的现象相比,哪个更为深邃,诗人用“潮有信”与“海非深”来比喻爱情的不可靠与深沉,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复杂性,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对爱情的绝望与无奈,明知无法挽回,却仍期待着沧海桑田般的奇迹发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自然景象与人间情感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潮有信”与“海非深”的比喻,既表达了爱情的不可捉摸,又体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情知木石无云补,待见桑田几变更”一句,更是将爱情的绝望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组合作品,但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往往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社会背景紧密相连,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尖锐,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白居易对爱情、人生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往往以情感真挚、语言平易见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心声,即使这首诗并非白居易的原作,但从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爱情、人生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