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3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送杨氏女》,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送杨氏女》

唐·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庭闱睦,置酒叙绸缪。

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鲜欢寡欢宴,终日独徬徨。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赠,但赠别时言。

慎尔出话言,敬尔威仪容。

采蘋能荐羞,采菽不成菹。

父老送我出,置酒飞觥筹。

人言爱子心,无使至蹉跎。

对筵乍酣畅,离坐起凄惶。

昔辞秋未素,今别花已繁。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关。

远望舍舟楫,徒为劳攀援。

岂暇择所安,离忧不成颜。

息女应归天,自昔为所怜。

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

尔去事儒行,令名必有闻。

潘岳悼亡犹费词,谢公扶病强亲宾。

临当背面时,裁诗掩泪痕。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隐逸之思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富有生活气息。

译文

(由于全诗较长,这里仅翻译包含关键词的两句及其前后部分)

……

你自幼失去母亲,缺少母教,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幸好这家庭和睦,还能设酒举杯团聚叙旧,我惭愧自己身居高位,未能使百姓安康,我尽量把是非抛在脑后,让性情通达,不拘小节。

冯唐到老还恋着做郎官,疏广却最终没有让子孙得到封赏的恩泽,你此去要遵从儒家的道德规范,美好的名声必然远扬。

……

释义

“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这两句诗,借用了两位历史人物的故事来表达对女儿的期望和告诫,冯唐是西汉时期的名臣,他年老时仍被汉武帝重用为郎官,表现出对仕途的执着和热爱;而疏广则是西汉宣帝时的太子太傅,他告老还乡时,皇帝欲让其子孙得到封赏,但他却认为子孙应自立,不应依赖父辈的恩泽,韦应物以此告诫女儿,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赢得名声和地位,而不是依赖父辈的权势和恩泽。

赏析

这两句诗不仅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还巧妙地融入了韦应物对女儿的殷切期望和告诫,通过对比冯唐和疏广的不同人生选择,韦应物希望女儿能够明白,真正的成功和名声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和才华,而不是依赖他人的恩赐,这种思想在韦应物的诗歌中并不罕见,他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来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创作背景

《送杨氏女》是韦应物在送别女儿时所作的一首长诗,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女儿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来寄托对女儿的期望和告诫,韦应物在诗中借用了许多历史人物和典故来丰富诗歌的内涵和深度,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还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送杨氏女》是韦应物的一首经典之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来表达对女儿的深深眷恋和殷切期望,冯唐老有为郎恋,疏广终无任子恩”这两句诗更是借用了历史人物的故事来告诫女儿要自立自强、努力成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