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魏二
唐·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酒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已上印书通北阙,稍留冠盖饯东门。
巫山巫峡长云雨,巴水巴山朝暮云。
行到荆门上三峡,莫将孤月对离人。
作者及朝代
王昌龄,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约生于公元698年,卒于约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边塞诗和送别诗最为人称道,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而他的送别诗则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往往能触动人心,王昌龄的诗歌语言简练明快,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性和画面感,是唐代诗歌中的瑰宝。
译文
醉别江楼时橘酒香气扑鼻,江风吹送细雨洒入船舱带来丝丝凉意,你已带着官印和文书前往京城,我稍稍停留,在东门为你饯行,巫山巫峡常常云雾缭绕,巴山巴水朝朝暮暮云雾弥漫,你一路行到荆门上三峡,请不要对着孤月思念远方的离人。
释义
这首诗是王昌龄为送别友人魏二所作,首联写离别时的情景,橘酒香气和江风细雨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颔联写友人即将前往京城,而自己则留在东门为他饯行,表达了离别的不舍和祝福,颈联写友人将经过的巫山巫峡和巴山巴水,暗示路途的遥远和艰辛,尾联则叮嘱友人不要对着孤月思念远方的离人,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佳作,诗人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情景和友人将经过的路途,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物来烘托情感,如橘酒香气、江风细雨、巫山巫峡、巴山巴水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感人,诗人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孤月”象征着离别和孤独,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昌龄在送别友人魏二时所作,当时,魏二即将前往京城任职,而王昌龄则留在原地,面对即将离别的友人,王昌龄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祝福,于是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也反映了唐代士人之间的友情和离别之情,这首诗也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才华和情感细腻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