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感怀
唐·刘沧
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
晴云满树花如雪,流水漂香入小桥。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梢。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虽然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不算特别突出,但仍有不少佳作流传至今,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里巷门庭映照之下,已非昔日简陋的白屋;身着青袍的我,在这春日里似乎也在欺凌着嫩绿的春草,晴空下,满树繁花如雪般绽放,流水带着花香悠悠地穿过小桥,燕子迟迟未归,春天的气息已渐渐浓郁,一汀烟雨笼罩着杏花枝头,更添几分春意。
释义
首联“照映里门非白屋,欺凌春草有青袍”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身份地位的变化以及对春天的感慨,白屋象征过去的贫寒,而青袍则代表现在的身份或官职,暗示诗人已有所成就,但内心仍怀有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春天的敏感,颔联描绘了春日里繁花似锦、流水飘香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燕子未归、烟雨蒙蒙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和诗人的思绪。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好,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境遇变化的感慨,首联的对比手法,既展现了诗人身份的提升,又流露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颔联的景物描写,生动而富有诗意,将春天的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燕子、烟雨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春天气息和诗人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沧仕途有所成就之后,面对春天的美景,他不禁回忆起过去的贫寒岁月,同时也感慨于自己身份地位的变化,在春日里,他看到了繁花似锦、流水飘香的美景,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他挥毫泼墨,将这份情感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沧对春天的热爱、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