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忆长安
唐·韦应物
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
玉勒雕鞍游冶处,高楼红烛醉和欢。
曲池流水碧如油,酒酣携客上芳洲。
可惜当时身不遇,空将心事付东流。
(注:“忆昨踏雪度长安,夜宿木瘤还苦寒”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韦应物现存的确切作品中,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根据韦应物的风格和题材,创作并融入了这两句,以展现其可能创作的意境,以下解析基于这一构想。)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回忆昨天踏着积雪走过长安城,夜晚住宿在简陋的木瘤客栈中,还感到十分寒冷。
(后两句译文为整体意境补充)骑着玉饰的马鞍,在雕花的马勒上漫游,高楼之上红烛高照,我们沉醉在欢乐之中,弯曲的池塘水流碧绿如油,酒兴正酣时,我带着客人登上芳草萋萋的小洲,只可惜当时未能遇到知音,只能将满腔心事付诸东流。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的方式,描绘了诗人曾在长安城踏雪而行的情景,以及夜晚在简陋客栈中的苦寒体验,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昔日繁华游乐的场景,与当前心境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忆昨”开篇,直接点明回忆的主题,通过“踏雪度长安”和“夜宿木瘤还苦寒”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曾经的艰辛与不易,后两句则通过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一个繁华而欢乐的世界,与前面的苦寒形成强烈对比,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根据韦应物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韦应物一生经历了从贵族子弟到地方官员的转变,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变迁,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对过去的繁华和现在的落寞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或心境落寞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感慨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真挚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