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锺山
宋·王安石
故畦穿斸知何日,南望锺山一慨然。
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无数好相牵。
作者及朝代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作者简介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张变法革新,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了一系列的新政,在文学上,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作品以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而著称,他的散文雄健简练,遒劲有力,晚年作品则更趋于朴素自然。
译文
不知道何时能回到那曾经耕作过的田地,向南遥望锺山,心中充满了感慨,如今我已满头白发却仍未能归隐,而那无数的青山却如此令人留恋。
释义
“故畦穿斸知何日”中的“故畦”指的是旧时的田地,“穿斸”意为挖掘、耕作,这句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田园生活的怀念和对归隐日期的未知。“南望锺山一慨然”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锺山的遥望和内心的感慨,后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和对青山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首句“故畦穿斸知何日”通过回忆过去的田园生活,引出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次句“南望锺山一慨然”则通过遥望锺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无奈,后两句“白发满头归未得,青山无数好相牵”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隐的渴望和对青山的留恋,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不满,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推行变法而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和排挤,最终被迫辞官归隐,在归隐期间,他常常怀念过去的田园生活,对归隐生活充满了向往,他也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束缚和无奈感到不满和无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