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菊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此句为后人根据李商隐诗意衍生,非原诗直接内容,但为解析方便,特此说明并融入分析)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讽刺意味,体现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六朝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同时融入了个人的深情厚意和时代的悲凉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原诗部分)

暗暗的紫色,淡淡的黄色,它们相互交融,展现出一种柔和而冶艳的美,就像陶渊明篱笆边的菊花,罗含宅中的香气一样,它们静静地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它们又害怕那浓重的秋露和即将逝去的夕阳,仿佛是在诉说着生命的脆弱与无奈,我多么希望这些美丽的菊花能够化作金鹦鹉,飞入你的白玉堂中,为你增添一份光彩。

(衍生句)

野外的菊花艳丽而明亮,并非依靠人工的傅粉;秋天的光芒清新而浅淡,也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材质或才华。

释义

原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衍生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不依赖于人为的修饰或外在的条件,展现了自然界的纯真与质朴。

赏析

李商隐的这首《咏菊》不仅描绘了菊花的形态和香气,更通过“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等句,寓含了诗人对生命脆弱性的深刻认识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而衍生句“野艳轻明非傅粉,秋光清浅不凭材”则以一种更加超脱的视角,赞美了自然界的纯粹与美好,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情抑郁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通过咏菊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菊花作为一种高洁、坚韧的象征,正好契合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向往,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与脆弱,诗人也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