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的释义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霭霭祥云辇路晴,传呼万岁杂春声。

宫门两畔无人守,新得承恩别有名。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字仲初,唐代著名诗人,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文学史上颇有影响,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擅长乐府诗,多写宫中生活、民间疾苦,语言通俗生动。

译文

祥云缭绕,辇路晴朗,宫中传来万岁的呼喊声夹杂着春天的声音,宫门两边没有人守卫,因为新得宠的人已经有了别的名字(或身份),不再需要守卫了。

释义

首句“霭霭祥云辇路晴”描绘了宫中一片祥和的景象,祥云笼罩,辇路(皇帝车驾所经的道路)晴朗,预示着皇家的吉祥与安宁,次句“传呼万岁杂春声”则通过“万岁”的呼喊声和春天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展现了宫中节日或庆典时的热闹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写到宫门两旁无人守卫,暗示了宫中人事的更迭和权力的转移,新得宠的人已经取代了旧人,不再需要守卫来维护其地位。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一个侧面,通过祥云、辇路、春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祥和而热闹的氛围,后两句的转折却透露出宫中生活的另一面——权力的更迭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诗人以宫门无人守卫这一细节,巧妙地暗示了宫中人事的变动和权力的转移,使得整首诗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和深刻,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宫中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宫廷生活奢华而复杂,权力斗争激烈,诗人王建作为宫廷中的一名官员,对宫中生活有着深刻的观察和体验,他通过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一个片段,既展现了宫中节日或庆典时的热闹氛围,又揭示了宫中人事的更迭和权力的转移,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真实面貌,也表达了诗人对宫中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