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的释义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姚合

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

门外绿杨风送暖,庭前红杏花初飞。

雨余林气清如洗,云过山峰翠似围。

闲得此中真意趣,不须惆怅怨芳菲。

作者简介

姚合,唐代著名诗人,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等职,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与贾岛齐名,并称“姚贾”,合著有《姚贾集》,姚合擅长五律,以清幽淡远为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时有警句。

译文

在一间简朴的屋子里,我独自坐在榻上,手卷书籍静静阅读,直到夕阳西下,才骑着马缓缓归来,门外绿杨依依,春风送暖,庭院中红杏花初绽,随风飘落,雨后林间的空气清新如洗,云朵飘过,山峰显得更加青翠,仿佛被绿色的云雾环绕,在这闲适的生活中,我体会到了真正的意趣,不再为春天的流逝而感到惆怅和怨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萧萧一榻卷书坐,直到日斜骑马归”直接点出诗人读书至日斜才归的闲适生活;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门外绿杨、庭前红杏、雨后林气和云过山峰等自然景物,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闲适的氛围;尾联“闲得此中真意趣,不须惆怅怨芳菲”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和领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生活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境界,诗中“萧萧一榻卷书坐”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好学精神,又体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直到日斜骑马归”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闲适生活的享受和留恋。

创作背景

姚合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诗人对现实不满,但又无力改变,于是选择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方式,以逃避现实的烦恼,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体现了其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也展示了姚合作为“武功体”诗人的艺术特色,即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清幽淡远为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