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溪流水碧潺潺,古木苍藤暗两山。出自哪首诗?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明代

作者:文徵明

长溪流水碧潺潺,古木苍藤暗两山。

曲径穿花寻蛱蝶,幽窗听鸟唤关关。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抚素弦。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

作者简介

文徵明(1470年-1559年),原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沈周共创“吴派”,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画风细致入微,清新雅致,书法则兼擅各体,尤工行、草,是明代中期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译文

长长的溪流中碧水潺潺流淌,古老的树木和苍翠的藤蔓遮蔽了两座山峰,使它们显得幽暗,弯曲的小径穿过花丛,我追寻着飞舞的蝴蝶,幽静的窗户外,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宛如关关雎鸠的和鸣,闲暇时,我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赏流水,兴致来时,则在松树间弹奏起朴素的琴弦,这里的风光无限好,何必再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桃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秀丽与和谐,长溪、流水、古木、苍藤、曲径、花丛、幽窗、鸟鸣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居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居图景,首联“长溪流水碧潺潺,古木苍藤暗两山”以流水和古木为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曲径穿花寻蛱蝶,幽窗听鸟唤关关”则通过曲径寻蝶和幽窗听鸟两个细节,进一步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颈联“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松间抚素弦”则通过观水和抚琴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尾联“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则以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文徵明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文徵明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辞官归隐,专注于艺术创作,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真实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徵明对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感悟,以及他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高尚情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