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胆谷皮乾。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竹冠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胆谷皮乾。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窗一枕寒。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译文

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这顶竹冠,它由竹皮编织而成,柔软而坚韧,内衬则是干爽的谷皮,清风明月自由自在地吹拂照耀,无人管束,它们一同构成了南窗下一枕清寒的梦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顶竹冠的质朴与自然,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竹皮和谷皮的材质,象征着简朴与实用;而清风明月则代表了自由与超脱,整首诗以物喻人,借竹冠之“无物堪持”来抒发诗人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赏析

苏轼的这首诗以竹冠为题,却不仅仅是在写竹冠,竹冠的材质简单而自然,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简朴生活的追求,诗中“无物堪持比此冠”一句,既是对竹冠的赞美,也是对简朴、自然生活态度的肯定,而“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窗一枕寒”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精神世界相结合,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在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情况下,苏轼更加向往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竹冠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物,却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他通过描绘竹冠的质朴与自然,表达了自己对高洁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苏轼在逆境中保持乐观、超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