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画
宋·范成大
白傅林塘传画去,吴王花鸟入诗来。
朱楼碧瓦何年有,惆怅残山剩水开。
作者及朝代: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官员,他生于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卒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六十二岁,范成大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平易近人,尤其擅长田园诗,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作者简介:
范成大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自幼聪颖好学,他早年曾中进士,历任多处官职,包括地方官和中央官,范成大在政治上颇有建树,他关心民生疾苦,主张改革时弊,他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其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白居易笔下的林塘美景被画家传颂,吴王夫差的花鸟风情则融入了诗人的笔下,那朱楼碧瓦的建筑不知是何年所建,如今只剩下残山剩水,令人心中惆怅不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居易笔下的林塘美景和吴王夫差的花鸟风情,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残破的感慨,首句“白傅林塘传画去”指的是白居易曾描绘的林塘美景被画家传承下来;次句“吴王花鸟入诗来”则暗指吴王夫差时期的花鸟风情被诗人融入诗中,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残破,表达了诗人的惆怅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画入诗,以诗传情,巧妙地融合了白居易和吴王夫差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残破的感慨,诗中“白傅林塘”和“吴王花鸟”的描绘,不仅富有画面感,而且寓意深远,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诗人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残破,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惆怅之情,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范成大对历史的思考和现实的感慨有关,他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朝廷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范成大可能通过回顾历史来寻找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他通过描绘白居易和吴王夫差的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残破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期望,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更是对现实的关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