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李商隐
本为栖迟一径秋,
岩扉无锁白云流。
迹似磻溪应有待,
世无西伯可能留。
巢由栖隐平生志,
颍水空思在晚秋。
赖有琴书堪作伴,
一樽还酹江月幽。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但在仕途上却屡遭排挤和打击,一生郁郁不得志,他的诗歌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个人遭遇的不幸,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译文
我本来是为了在一条小径上度过秋天而隐居的,
岩壁的门扉没有上锁,白云自由地流淌。
我的行迹像磻溪的姜子牙那样应该有所等待,
但世间却没有像西伯侯姬昌那样的人来挽留我。
巢父和许由隐居避世的志向是我平生的追求,
我在晚秋时节只能空自思念着颍水边的隐居生活。
幸亏还有琴和书可以作为伴侣,
我举起酒杯向江上的明月敬酒,享受这幽静的夜晚。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李商隐隐居生活的孤独和无奈,他通过描绘自己隐居的环境和心境,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迹似磻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可能留”两句,借用了姜子牙在磻溪等待西伯侯姬昌的故事,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赏识,无法施展抱负。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隐居生活,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迹似磻溪应有待,世无西伯可能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又暗示了他对才华被埋没的愤懑之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因政治原因被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只能隐居山林,过着清贫的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感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孤独和无奈,他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才华被埋没的愤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