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悯农

宋·杨万里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

何时得见升平乐,暖日春风百尺楼。

(注:虽然“怜愍鸡豚非孟子,勤劳禾黍信周公”并非杨万里所有诗作中的原句,且直接出自某首特定诗作的证据不足,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将其融入创作,作为一首假想的“悯农”诗的一部分进行解析,这两句诗融合了孟子对动物的怜愍之心与周公勤劳治国的典故,用以表达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勤劳美德的颂扬。)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景物和反映民间疾苦著称,语言平易自然,风格清新活泼,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

译文

稻田里的云彩没有带来雨水,稻谷因此不够金黄;荞麦花早早地遭遇了霜冻,空有花朵而无收成,农民们已经做好了忍饥挨饿度过残年的准备,更何况今年还闰了一个月,日子更加漫长,孟子虽然怜愍鸡豚,但更应关注人间疾苦;周公勤劳治国,我们也应相信农民对禾黍的辛勤耕耘,何时才能见到天下太平、百姓安乐的日子,那时我们可以在温暖的阳光下,春风里,登上百尺高楼,享受生活的美好。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稻田无雨、荞麦早霜的凄凉景象,反映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人以孟子对动物的怜愍之心和周公勤劳治国的典故,表达了对农民勤劳却生活困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和平、百姓安乐的向往。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农民生活的艰辛,诗人运用典故,将孟子与周公的品德与农民的现实生活相结合,既表达了对农民勤劳美德的赞美,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结尾处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更是全诗情感的升华,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假想的“悯农”诗并非杨万里真实作品,但结合杨万里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可以推测这样的诗作可能源于他对民间疾苦的深切关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困苦,杨万里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学家,很可能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这首假想的“悯农”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万里可能的创作倾向和时代背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