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松
宋·陈樵
郁郁苍苍一径寒,
沧江见底应无日。
万丈孤根世不知,
独向青云展翠冠。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樵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樵,字君采,号东斋,南宋末年至元初的著名文人、学者,他博学多才,精通经史,尤其在文学和史学方面有深厚造诣,陈樵的作品以诗文见长,风格独特,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尽管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译文
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小径上,寒气逼人。
沧江之水清澈见底,仿佛永远看不到尽头。
松树那万丈深的孤根,世人无从知晓。
它独自向着青云,展开翠绿的树冠。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赞美了松树坚韧不拔、孤傲高洁的品质,首句“郁郁苍苍一径寒”描绘了松树生长的环境,小径上寒气逼人,突出了松树的耐寒特性,次句“沧江见底应无日”以沧江之深广比喻松树根系的深邃,暗示其生命力的顽强,第三句“万丈孤根世不知”则直接点出松树孤根万丈却不为世人所知,表达了松树的孤独与坚韧,末句“独向青云展翠冠”则展现了松树挺拔向上、追求高远的姿态。
赏析
这首诗以松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松树坚韧不拔、孤傲高洁的精神风貌,诗人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松树的生长环境与人的品格相联系,表达了对松树高尚品质的赞美和敬仰,诗人也借松树之口,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陈樵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情感有关,南宋末年至元初,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陈樵作为一位博学多才的文人,对于松树的坚韧不拔和孤傲高洁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认识,他通过描绘松树的生长环境和形态,寄托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陈樵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于高尚品格的追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这两句诗在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整首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只有结合全诗的内容和意境进行赏析,才能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