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无人檝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兴尽无人檝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

(注:“兴尽无人檝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这两句并非直接出自杜荀鹤的某首广为人知的诗作,可能是后人根据杜荀鹤的风格或意境创作的句子,或是对其作品的化用与融合,为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构想为杜荀鹤《湘水吟》中的一部分进行解析,以下分析均基于这一构想。)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年-约904年),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诗风质朴自然,多抒发个人怀抱,反映社会现实,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杜荀鹤的诗作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尤其擅长五言律诗,有《唐风集》传世。

译文

我苦思冥想,只为吟出一个最恰当的字眼,仿佛要耗尽心力,如同捻断了数根胡须般艰难,当兴致尽时,却无人驾舟来迎接我,只好伴随着疲惫的乌鸦,在黄昏时分缓缓归家。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与艰辛过程,以及创作后无人赏识、孤独归家的落寞心境,前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文字精炼的极致追求;后两句则描绘了诗人兴尽而归,与倦鸦为伴的凄凉景象,反映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深刻揭示了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艰辛,前两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夸张的手法,生动描绘了诗人对文字选择的严谨与用心,体现了其作为诗人的敬业精神,后两句“兴尽无人檝迎我,却随倦鸦归薄暮”则通过对比与象征,表达了诗人创作后的孤寂与失落,倦鸦与薄暮的意象,更添几分凄凉与哀愁,使整首诗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构想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它可能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墨客普遍面临的困境: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文人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赏识,杜荀鹤作为晚唐的一位杰出诗人,其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无疑会对他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诗歌艺术的热爱与坚持,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无奈,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