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群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秦妇吟》,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秦妇吟》
唐·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里行。
胡兵忽自天山下,风驰电掣度龙庭。
虏骑千群居朔野,汉家四叶委咸京。
官军弃甲夜遁逃,到处闻人哭萧索。
汴水流碧归无处,东风愁起不胜悲。
沉香亭北倚阑干,万国衣冠拜冕旒。
群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
銮舆迥出千门万,翠华摇摇行复止。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注:此诗较长,以上仅为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段落,全诗共数百字,详细描述了秦妇的遭遇与唐朝末年的战乱景象。)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情感。
译文
(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
中和癸卯年的春天三月,洛阳城外花儿如雪般绽放,但此时四方道路上行人稀少,绿杨树下香尘已灭,在路旁忽然看见一位如花似玉的女子,独自向绿杨树的阴影里走去,这时,胡兵突然从天山下疾驰而来,如同风驰电掣般掠过龙庭,敌军骑兵成千上万驻扎在北方的荒野上,而唐朝的皇室成员则被囚禁在咸京,官军丢弃盔甲连夜逃跑,到处都能听到人们悲伤的哭泣声,在沉香亭北边倚着栏杆,各国的使臣都恭敬地拜见皇帝,群臣们面向皇帝深深地鞠躬行礼,仰望着那高耸的宫殿台阶。
释义
这段诗句描绘了唐朝末年战乱时期的景象,以及皇帝在宫殿中接受群臣朝拜的庄严场面。“群臣面向帝深拱,仰戴堂陛方崔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恭敬和宫殿的雄伟壮丽。
赏析
韦庄的《秦妇吟》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描述秦妇的遭遇和唐朝末年的战乱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在这段诗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群臣朝拜皇帝的庄严场面和宫殿的雄伟壮丽展现得淋漓尽致,也通过对比战乱前后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深深忧虑。
创作背景
《秦妇吟》创作于唐朝末年黄巢起义期间,当时,唐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韦庄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通过这首长篇叙事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他也通过描绘秦妇的遭遇和群臣朝拜皇帝的场面,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被誉为“秦妇吟秀才”的韦庄也因此名声大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