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避世
唐·陈陶
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
云水无心闲处远,蓬瀛有路梦中寻。
松风清韵飘寒露,花影幽香透素襟。
尘世浮华皆过眼,何如归去卧山林。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陈陶写过此诗,但陈陶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隐逸诗著称,故以此身份虚构此诗。)
作者简介
陈陶,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嵩伯,岭南(一说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不仕,自号三教布衣,其诗作多抒发隐逸情怀,边塞诗亦颇有特色,风格古朴苍劲,语言简练明快。
译文
想要超脱尘世,抛弃荣华富贵离去,却又担心陈登(字元龙)那样的豪杰之士会责备我逃避责任,云水之间,无心争逐,只愿远离尘嚣,在梦中追寻那蓬莱仙境,松林间清风送爽,带着寒露的清新,花影摇曳,幽香透入衣襟,尘世的浮华不过是过眼云烟,哪里比得上归隐山林,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淡泊态度,首联“超然便欲遗荣去,却恐元龙会见侵”表达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抛弃荣华的愿望,但又担心被世人误解为逃避责任,颔联“云水无心闲处远,蓬瀛有路梦中寻”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隐逸生活,远离尘嚣,追寻仙境,颈联“松风清韵飘寒露,花影幽香透素襟”以自然景物烘托出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尾联“尘世浮华皆过眼,何如归去卧山林”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浮华的淡泊和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赏析
本诗以隐逸为主题,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淡泊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云水无心”、“蓬瀛有路”、“松风清韵”、“花影幽香”等,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幽远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隐逸世界之中,诗人也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尘世浮华与隐逸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了隐逸生活的美好和尘世浮华的虚无。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根据陈陶的生平事迹和创作风格来推测其可能的创作背景,陈陶一生未仕,以隐逸为乐,对尘世浮华持淡泊态度,他善于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灵感,抒发内心情感,这首虚构的《避世》诗可以看作是陈陶隐逸思想和创作风格的体现,在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的背景下,许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陈陶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浮华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