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许田打围

宋·刘克庄

平野如云阵,千骑忽回旋。

鹰随弓影去,箭逐马蹄穿。

寒日旌旗影,秋风鼓角喧。

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克庄(1187年—1269年)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但文学成就颇高,是南宋后期的重要诗人和词人之一,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广袤的原野上,如云般的军队阵列整齐,突然间千骑奔腾,回旋往复,雄鹰随着弓影远去,箭矢追逐着马蹄穿透目标,寒冷的日光下,旌旗的影子随风摇曳,秋风中鼓角之声震耳欲聋,在这样忧国忘家、为国事日夜操劳的日子里,我怎么还会有购置田地、询问房产的心思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在平野上打围狩猎的壮观场景,通过“平野如云阵,千骑忽回旋”等句,展现了军队的威武和训练有素,诗的后两句却笔锋一转,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对个人私欲的反思和批判,即“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个人私欲的克制。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军队打围狩猎的壮观场面,富有气势和动感,诗的后两句却突然转折,将个人的私欲与国家的危难相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切忧虑和对个人私欲的深刻反思,这种对比和转折,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鲜明,情感更加深沉,诗中的“忧国忘家”和“求田问舍”两个意象的对比,也体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深邃的思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内外危机,刘克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国家大事深感忧虑,同时也对个人私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对个人私欲的批判,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的爱国热情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贡献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