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圣道吟
唐·白居易
圣人道大能亦博,学者所得皆秋毫。
欲识圣道高深远,须观学者浅深劳。
山藏水蕴无穷尽,云卷云舒自逍遥。
莫道此中无妙理,心随境转即尘嚣。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白居易实际并未创作过此诗。)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广泛涉及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自然景物等多个方面,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译文
圣人的道行广大无边,能力也博大精深,学者所能领悟到的只是其中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要想认识圣人之道的高深与远大,必须观察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辛勤与努力,山中的宝藏和水中的智慧无穷无尽,云彩的卷舒自如象征着自在逍遥,不要说这其中没有深奥的道理,只要心随境转,就会陷入尘世的喧嚣之中。
释义
本诗通过对比圣人与学者的境界,强调了圣人之道的高深与广博,以及学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努力,诗中“圣人道大能亦博”一句,突出了圣人的智慧与能力的卓越;“学者所得皆秋毫”则暗示了学者在追求圣人之道时的局限与不足,后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阐述了圣人之道的深奥与自在。
赏析
本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对比圣人与学者的不同境界,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诗中“山藏水蕴无穷尽”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景象,也寓意着圣人之道的无穷无尽与深不可测,而“云卷云舒自逍遥”则象征着圣人之道的自在与逍遥,与学者的局限与束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创作,以下背景为虚构设定)
本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他已历经世事沧桑,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在创作此诗时,白居易可能正面临着某种困惑或挑战,希望通过对比圣人与学者的不同境界,来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在,他也希望通过此诗来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以及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