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的释义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灵鹫寺

唐·皎然

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

寒林叶落溪流瘦,古寺钟鸣暮霭深。

野色苍茫连楚塞,松声萧瑟动禅心。

欲归尘路还留客,月照前山独自行。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唐代著名诗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谢灵运十世孙,唐代著名诗僧、茶僧,也是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与韦应物、灵澈、贯休等人有唱和往来,其诗作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寺院禅境,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握手之间更觉禅意深远,隔着云雾灵鹫山碧绿高耸入云,寒冷的林中树叶飘落,溪流显得瘦弱,古老的寺庙钟声在傍晚的雾气中回荡,原野的苍茫之色一直延伸到楚国的边塞,松涛声声萧瑟,触动了禅心,想要回到尘世却又被这里的景致留住,月光照耀着前方的山路,我独自前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灵鹫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禅意的深刻理解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赏析

首联“握手更知禅迫远,隔云灵鹫碧千寻”直接点题,通过握手这一动作,表达了诗人与禅意的亲近,同时以“隔云灵鹫碧千寻”描绘了灵鹫寺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清幽深远的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周围的自然景色,如寒林落叶、溪流瘦小、古寺钟声、野色苍茫、松声萧瑟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禅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与禅境之间的留恋与抉择,月光下的独行更是将诗人的孤独与超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有着深厚的信仰和独到的理解,灵鹫寺作为一处佛教圣地,自然成为了皎然游览和修行的理想场所,这首诗很可能是皎然在游览灵鹫寺时,被其清幽的环境和深厚的禅意所触动,从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皎然不仅表达了自己对禅意的深刻领悟,也展现了唐代诗僧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热爱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