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山
唐·韦应物
秦川如画卷开颜,万仞峰峦入眼帘。
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
飞泉漱玉声声脆,古木参天郁郁鲜。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仙境胜桃源。
(注:虽然“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这两句诗在现存韦应物的作品中并未直接找到完整的诗篇对应,但根据题目要求和古诗词的创作风格,我构思了这样一首符合意境的古诗,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构思的诗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秦川大地如同展开的画卷,令人心旷神怡,万仞高峰和连绵的山峦映入眼帘,低头俯瞰,烟云缭绕,仿佛无穷无尽;抬头仰望,藤蔓缠绕,前方似乎没有尽头,飞瀑如漱玉般声声清脆,古老的树木参天而立,郁郁葱葱,生机勃勃,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在人间何处能寻得?这里简直就是胜过桃源的人间仙境。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秦川山水时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秦川如画卷”、“万仞峰峦”等描绘,展现了秦川大地的壮丽景色,诗人通过“俯视烟云”、“仰攀萝茑”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追求,诗人以“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仙境胜桃源”作结,表达了对这片山水田园的赞美和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秦川山水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诗中“俯视烟云来不极,仰攀萝茑去无前”两句,通过俯仰之间的视角转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追求和向往,这两句诗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和追求,寓意深远,引人深思,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构思于唐代中期,当时韦应物正担任某地刺史,公务之余,他常常游历山水,以诗酒自娱,在一次游览秦川山水时,他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赞美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秦川山水美景的诗篇,虽然这首诗并非韦应物的原作,但根据他的创作风格和时代背景,这样的构思和创作是符合他的创作特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