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望庐山
唐·太宗李世民
一峰高出众山颠,疑隔尘沙道里千。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作者及朝代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即唐太宗,他是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也是唐朝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
作者简介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平定太原起兵、参与洛阳虎牢之战等战役,为唐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即位后,他实行一系列开明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使国家迅速走向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贞观之治”,李世民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作多抒发豪情壮志,展现了他作为一代君王的胸襟与抱负。
译文
有一座山峰高高地耸立在群山之巅,仿佛与尘世相隔了千里之遥的沙路,翠绿的树影与红霞交相辉映在朝阳之下,连鸟儿也难以飞越那遥远而辽阔的吴天之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高耸入云、气势磅礴的景象,通过“一峰高出众山颠”展现了庐山的雄伟壮观,而“疑隔尘沙道里千”则表达了诗人对庐山高远、与世隔绝的感慨,后两句“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进一步描绘了庐山的自然美景,以及它那令人向往的高远与辽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首句“一峰高出众山颠”直接点题,突出了庐山的雄伟;次句“疑隔尘沙道里千”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庐山高远、与世隔绝的深刻印象,后两句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将庐山的自然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世民在游览庐山时所作,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李世民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也热爱游历山水,以陶冶情操、放松心情,庐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李世民在游览庐山时,被其壮丽景色所震撼,于是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的赞美之情,也反映了他作为一代君王的胸襟与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