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67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河传·春晚》,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河传·春晚

唐·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争指斜阳岸。

箫鼓匆匆把一杯,懊恼将军别塞回。

尘沙浂漠凋双鬓,箫鼓匆匆把一杯。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愁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细腻,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晚春时节,风和日暖,锦官城(成都)里鲜花盛开,美不胜收,游人们疯狂地游玩,争相用马鞭指向夕阳下的河岸,箫鼓声声,人们在匆忙中举杯畅饮,却为将军因战事紧急而离别边塞感到懊恼,尘土飞扬的沙漠中,我的双鬓已经斑白,箫鼓声再次响起,我又匆忙中举杯,心中满是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晚春时节成都的繁华景象,以及因战事紧急而引发的离别之情,前两句通过“春晚”、“风暖”、“花满”等词语,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接下来的“狂杀游人”和“玉鞭争指”则透露出游人们因美景而疯狂,争相观赏的热闹场面,后两句则通过“箫鼓匆匆把一杯”和“尘沙浂漠凋双鬓”等词语,表达了因离别而引发的懊恼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晚春为背景,通过描绘成都的繁华景象和游人的欢乐,反衬出因战事紧急而引发的离别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将欢乐与哀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力,诗中的“尘沙浂漠凋双鬓”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晚春时节,诗人目睹了成都的繁华景象和游人的欢乐,同时又想到了因战事紧急而不得不离别的亲友,从而触发了创作灵感,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之情的哀愁。

《河传·春晚》是一首充满情感冲击力的诗歌,通过描绘晚春时节的繁华景象和游人的欢乐,反衬出因战事紧急而引发的离别之情,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和象征意象,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之情的哀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