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天柱源怀古
宋·刘克庄
陈迹难寻天柱源,疏封投老误明恩。
青山不改人如旧,绿水长流恨未喧。
落日孤城寒角暮,秋风野寺暮钟昏。
英雄已尽今谁在,独倚危栏看断垣。
作者简介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词人、政论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四次被罢黜,但他学识渊博,文辞精粹,诗、词、赋、散文皆擅,是南宋后期最重要的文坛领袖之一,他的作品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反映社会现实,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婉约之篇。
译文
天柱源的旧迹难以寻觅,我因年老而被朝廷疏远,错失了圣明的恩宠,青山依旧,人们却已不同往昔,绿水长流,心中的怨恨却未曾消散,落日余晖映照下的孤城,寒角声声,秋风中野寺的暮钟低沉回荡,英雄们都已逝去,如今还有谁在此?我独自倚靠在危栏之上,凝视着那些断垣残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天柱源的陈迹难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陈迹难寻”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疏封投老误明恩”则表达了诗人因年老而被朝廷疏远,错失了圣明君主的恩宠的遗憾,后两句通过描绘青山绿水、落日孤城、秋风野寺等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诗中“青山不改人如旧”与“绿水长流恨未喧”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永恒不变的感慨,又抒发了心中难以言说的怨恨,而“落日孤城寒角暮,秋风野寺暮钟昏”两句,则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哀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克庄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年老而被朝廷疏远,仕途坎坷,心中充满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在一次游览天柱源时,他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怀古诗,诗中既表达了他对历史的追忆和对英雄的敬仰,也抒发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刘克庄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