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章立太平。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二首·其二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章立太平。

(此句虽非直接出自上述《咏史二首》之一,但可视为李商隐对并汾地区文人的一种赞誉或感慨,故在此结合解析,以展现其思想意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针对《咏史二首·其二》整体)

纵观历史,前贤治国与兴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哪里需要琥珀才能做枕头,哪得必须珍珠才能装饰车驾?

远征时遇不上青海的骏马,力尽时难以拔起蜀地的毒蛇。

有几人曾听到过舜帝的《南风歌》?只能在苍梧之地对着翠绿的华盖哭泣。

(对于“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章立太平”的假设性译文)

并汾地区的这些文人墨客啊,他们凭借文章就能安定天下,这是何等的作为!

释义

- “并汾诸子”指的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和汾州(今山西汾阳一带)地区的文人学者。

- “何为者”意为他们是怎样的人或做了什么。

- “坐与文章立太平”则表达了这些文人通过文章著述,对社会的稳定与和平做出了贡献。

赏析

这句诗(或假设性加入的句子)体现了李商隐对文人价值的肯定,认为他们虽不直接参与政治军事斗争,但能通过文章教化人心,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与他一贯强调的文化力量和社会责任感相呼应,也反映了晚唐时期文人对于自身社会角色的深刻认识。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他对于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常常通过咏史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在这首《咏史二首·其二》中,他通过列举历史上的兴衰成败,表达了对勤俭治国重要性的认识,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奢侈风气表示了忧虑,而“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章立太平”这一假设性加入的句子,则可能是他对并汾地区文人的一种赞誉或感慨,反映了他对文人价值的深刻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并汾诸子何为者,坐与文章立太平”并非直接出自李商隐的某一首具体诗作,而是根据他的思想和作品风格进行的一种假设性构建,但这样的构建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李商隐的文学思想和历史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