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恨玉盘冰未赐,清谈终日自蠲烦。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宋·释绍嵩

空山无近远,云水自为邻。

不恨玉盘冰未赐,清谈终日自蠲烦。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山水田园题材的诗歌创作,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隐逸之情和超脱世俗的情怀,其作品在当时及后世均有一定影响,但具体生平事迹记载不多,多见于各类诗集和文献的零星记载中。

译文

在空旷的山中居住,不论远近,云雾和水流自然成了我的邻居,我不怨恨没有像玉盘一样的冰块赏赐给我(此处可能暗喻未获世俗的功名或物质享受),整天清谈雅论,自然能够消除心中的烦恼。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亲近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空山无近远,云水自为邻”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隔绝尘嚣,“不恨玉盘冰未赐”一句,以玉盘冰未赐为喻,暗示自己未获世俗的荣宠或物质上的丰厚,但“清谈终日自蠲烦”则表明,通过整日的清谈雅论,诗人能够自我消解内心的烦恼,达到心灵的宁静与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首句“空山无近远,云水自为邻”即点明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宁静,云雾缭绕,水流潺潺,仿佛与世隔绝,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次句“不恨玉盘冰未赐”,以玉盘冰未赐为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不羡慕、不嫉妒,更不因此而心生怨恨,末句“清谈终日自蠲烦”则进一步强调了清谈对于消解内心烦恼的作用,展现了诗人通过精神层面的交流与自我修养,达到心灵宁静与超脱的境界,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质朴,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僧人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无确切史料记载,但结合释绍嵩的生平及作品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隐居山林期间,作为一位僧人诗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向往山林间的清幽与宁静,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同时也展现了通过清谈雅论来消解内心烦恼、达到心灵宁静与超脱的修行境界,这种创作背景与主题,不仅反映了宋代僧人诗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追求,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