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渡口

唐·韦庄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孤舟客子寒宵梦,月照枫林霜满天。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并称“温韦”,为“花间派”重要词人,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落叶纷飞,云朵与秋水边的渡口相连,群山缭乱,烟雾缭绕中夕阳下的桥梁若隐若现,孤独的舟船载着远方的旅人,在这寒冷的夜晚做着归乡的梦,月光照耀着枫林,寒霜布满了整个天空。

释义

首句“落木云连秋水渡”描绘了秋日落叶纷飞,云朵与秋水边的渡口相接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而辽远的氛围,次句“乱山烟入夕阳桥”则进一步以群山缭乱、烟雾缭绕和夕阳下的桥梁,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后两句“孤舟客子寒宵梦,月照枫林霜满天”则从人的角度出发,通过孤舟、客子、寒宵梦以及月光、枫林、霜天等元素,表达了旅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渡口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中“落木”、“云”、“秋水渡”、“乱山”、“烟”、“夕阳桥”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孤舟客子”的形象,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常常漂泊异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一人在渡口等待渡船时,触景生情而写下的,诗中的“孤舟客子”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而“寒宵梦”则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渴望归去的愿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