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不第后赋菊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您提供的“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为解析方便,我仍以此诗为基础进行拓展,因黄巢的咏菊诗广为人知,且意境与您所给关键词相近。)

(注:“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这句诗可能是后人根据黄巢或其他诗人的咏菊之作的意境化用而来,并非直接出自某一具体诗篇,但为了符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围绕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及其相关意境进行。)

作者简介

黄巢,唐代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从小就有反抗精神,他博学多才,却屡试不第,后投身起义,成为唐末农民战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黄巢的诗作不多,但《不第后赋菊》以其豪迈的气概和深刻的寓意,成为咏菊诗中的佳作。

译文

(以《不第后赋菊》为基础进行意译)

等到秋天九月重阳节来临的时候,我的菊花盛开之后,百花都已经凋零了。

盛开的菊花香气弥漫整个长安城,遍地都是如同身披黄金盔甲的战士。

西风吹得满院都是菊花,花蕊带着寒意,香气冷峻,蝴蝶也难以飞来。

如果有一天我成为了春天的主宰(青帝),定要叫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盛开。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菊花的盛开和百花凋零的对比,表达了黄巢不屈不挠、敢于反抗的精神,他借菊花之口,抒发了自己对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和对未来的憧憬。

赏析

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菊花的坚韧和傲骨,诗中“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一句,以菊花的盛开象征着自己的崛起和对于旧秩序的颠覆,而“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进一步描绘了菊花盛开的壮观景象,以及自己对于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整首诗气势磅礴,意境深远,是黄巢咏菊诗中的佳作。

虽然“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这句话所表达的意境与黄巢的咏菊诗相呼应,它借绿酒和黄菊的意象,表达了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于世俗繁华的淡泊,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由和独立的追求,不愿被世俗所束缚。

创作背景

黄巢在科举考试中屡试不第,深感社会的不公和命运的无奈,他借咏菊之口,抒发了自己对于不公平命运的抗争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黄巢在科举失意后,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生道路的深刻反思和积极抗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