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游南塘寄知者》,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游南塘寄知者》
唐·温庭筠
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
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译文
一路上紫苔覆盖的小径通向深远幽暗的地方,千座山崖间青色的云雾随着溪水潺潺流淌而落下,在溪边的古老道路上三叉路口处,我独自站立在夕阳下,数着过往的行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南塘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紫苔”、“窅窱”、“千崖”、“青霭”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深邃的自然景观,后两句则通过“溪边古路”、“斜阳”、“数过人”等细节,表现出诗人孤独、落寞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前两句写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南塘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幽静、神秘之感,后两句写情,通过诗人的孤独身影和数过人的细节,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落寞,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温庭筠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以诗酒为伴,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南塘时,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南塘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向往。
《游南塘寄知者》是温庭筠的一首优秀诗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南塘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