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余年心莫逆,故人如我与君稀。的释义

春秋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赠友人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四十余年心莫逆,故人如我与君稀。

海天凭尺难量别,风月寄琴谁共挥?

梦里依稀频聚首,醒来寂寞独依偎。

人生难得长相守,但愿他朝共举杯。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之作,郑板桥虽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出自其真实作品集中。)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淋漓,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四十多年来我们的心从未疏远,像我和你这样的老朋友真是稀少难得,海天一色,书信难以衡量我们的离别之情,风月之下,又有谁能与我共弹这把琴呢?梦中常常依稀与你相聚,醒来后却只能独自寂寞地依偎,人生难得有长久的相聚,但愿将来某一天我们能再次举杯共饮。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故人的深深怀念,首句“四十余年心莫逆”直接点出两人友谊的深厚与长久;次句“故人如我与君稀”则感叹像他们这样志同道合的老朋友是多么稀少,接下来两句通过“海天凭尺”和“风月寄琴”的意象,表达了离别后的思念与孤独,后两句则转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并寄托了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望。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对比、象征等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离别后的思念之情,首联直接点题,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颈联则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尾联则以美好的愿望作结,既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也体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与某位老友的离别,心中充满了不舍与怀念,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风雨,建立了深厚的友谊,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不得不面对分别的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郑板桥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相聚的美好愿望,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它却生动地展现了郑板桥作为一位文人墨客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