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除夜对酒赠少章
宋·陈师道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师道(1053年—1102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陈师道,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书法家,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学,著述甚富,晚年任秘书省正字,未几卒,年四十九,葬于开封新郑县,追赠文思阁待制,南宋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列陈师道为黄庭坚一传弟子,陈师道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后山谈丛》等。
译文
岁末时节我身在何方,寄托于何处?灯前仍有客人未走,与我相伴,回首前半生,尽是忧患,仿佛一场梦,在有无之间徘徊,头发因愁苦而催白,容颜因衰老而借酒泛红,与你相逢后才觉得宽慰了愁苦和疾病,但搔首间却又添了几根白发。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岁末除夕之夜的孤独与愁苦,以及对前半生经历的感慨,诗中通过“岁晚身何托”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灯前客未空”则透露出一丝慰藉。“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坎坷经历,如同梦境般虚幻,而“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则形象地描绘了愁苦与衰老的状态,最后两句“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表达了与友人相逢后的宽慰,但随即又陷入对时光流逝、白发增多的无奈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诗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两句尤为传神,既描绘了愁苦与衰老的形象,又表达了作者借酒消愁的无奈,而“相逢始觉宽愁病,搔首还添白发生”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陈师道在除夕之夜与友人少章相逢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处困境,对未来充满迷茫与不安,与友人的相逢让他暂时忘却了愁苦与疾病,但随即又陷入了对时光流逝、白发增多的无奈与感慨之中,这首诗正是作者在这种复杂情感交织下创作而成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