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感
宋·陆游
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
功名正自妨人乐,风月何曾累客程。
野寺秋声来树杪,江楼夜色入帘楹。
闲身幸得归田去,且醉东皋十亩耕。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熟悉世上的各种人情世故,也深知自己追求的理想抱负难以实现,追求功名反而会妨碍人享受生活的乐趣,而清风明月又怎会阻碍旅人的行程呢?秋日的野寺中,树梢上传来了阵阵秋声,夜晚的江楼上,夜色悄悄渗透进了窗帘和窗棂,幸好我能抽身归隐田园,在东郊的十亩耕地上,醉心于农耕生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首联“渐老偏谙世上情,已知吾事独难行”直接点题,说明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志向和抱负难以实现,颔联“功名正自妨人乐,风月何曾累客程”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功名的看法,认为追求功名反而会妨碍人的快乐,而自然美景则不会成为旅人的负担,颈联“野寺秋声来树杪,江楼夜色入帘楹”以景抒情,描绘了秋日的野寺和夜晚的江楼,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尾联“闲身幸得归田去,且醉东皋十亩耕”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晚年归隐田园后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渐老偏谙世上情”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也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和从容,而“已知吾事独难行”则直接点明了诗人对理想抱负难以实现的无奈和遗憾,诗人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选择了归隐田园,享受生活的乐趣,这种选择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追求。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晚年时期,他深感报国无门,于是选择了归隐田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功名的淡泊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透露出一种历经沧桑后的豁达和从容,以及对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