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寄友人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东望泫然知有寄,但疑公岂久分襟。
鸿雁几时传尺素,杨柳何曾绾别心。
月落星稀长夜寂,风高云淡远山青。
相思此际情难断,梦里相逢意未平。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向东眺望,泪水盈眶,深知你对我有所寄托;但我心中疑惑,你难道会长久地与我分别吗?鸿雁何时能传来你的书信,杨柳又怎能系住你那离别的心?月落星稀,长夜寂寥;风高云淡,远山青翠,此刻相思之情难以割舍,梦中与你相逢,心中的情意仍未平息。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期盼重逢的心情,首联通过“东望泫然”和“知有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以“但疑公岂久分襟”表达了对重逢的期盼,颔联以“鸿雁传书”和“杨柳绾别”的传统意象,进一步强化了思念和离别的主题,颈联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相思之苦和梦中相逢的意未平。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细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传统意象的运用,巧妙地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泫然”、“尺素”、“绾别”等词语都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感人,诗人在结构上也处理得十分巧妙,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将诗人的情感逐渐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虚构)这首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亲朋好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得知远方的一位友人也在思念着他,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感动和思念之情,他提笔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期盼重逢的心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李商隐晚年时期对人生、友情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