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坐隔云千里,柏垄初抽翠一寻。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茅檐坐隔云千里,柏垄初抽翠一寻。

岩际泉声飞漱玉,林间鸟语奏鸣琴。

闲来石上观流水,兴至花间听鸟音。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世间尘。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历史上贾岛虽为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人称“贾长江”,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度任命为随军,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贾岛在普州去世,贾岛一生穷愁潦倒,官终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贾浪仙”。

译文

坐在简陋的茅屋檐下,仿佛与千里之外的云朵相隔;柏树的新芽刚刚抽出,翠绿欲滴,高达一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山岩边泉水飞溅,如同漱玉般清脆;林间鸟鸣声声,宛如弹奏着美妙的琴音,闲暇时,我常在石头上观赏潺潺流水;兴致来时,便在花间聆听鸟儿的歌唱,这里的风光无限好,何必再去询问世间的尘嚣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联通过“茅檐”与“云千里”的对比,展现了诗人虽身处简陋之所,但心境却超越千里之外的豁达,颔联以“柏垄初抽翠”描绘春天的生机,同时用“一寻”来量化这种翠绿的高度,使画面更加生动,颈联通过“岩际泉声”与“林间鸟语”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满足与超脱世俗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环境的清幽、和谐与生机盎然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贾岛真的创作了这样一首诗,那么它很可能是在他山居期间,面对自然美景,心生感慨而作的,贾岛一生仕途不顺,但他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停止,山居生活虽然简朴,但给了他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亲近自然,感悟人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出这样一首描绘山居生活美好与宁静的诗篇,也就不足为奇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