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贤臣
唐·刘禹锡
才高明主睠方深,属郡闻风自革心。
政化风行清海岱,恩光星朗照淮浔。
骅骝岂惜垂天翼,鸑鷟常怀捧日心。
他日会应陪凤辇,今朝且喜入鸿林。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他的诗歌风格雄浑爽朗,语言通俗清新,善用典故,富有哲理意味。
译文
贤臣才华横溢,深得君主器重与眷顾,他管辖的郡县,听闻其贤名后,都自觉革除旧弊,改新向善,他的政令如春风般迅速传播,使海岱之地(泛指广大地区)变得清明;他的恩泽如星光般璀璨,照亮了淮河与浔阳江畔,他如同骏马般不惜展翅高飞,又如凤凰般常怀捧日之心,忠诚于君主,将来他必定会陪伴在帝王的车驾旁,而今日,我们已欣喜地看到他进入了朝廷的贤臣之列。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一位贤臣的才华与德行,展现了他对君主、对国家的忠诚与贡献,首句“才高明主睠方深”点明贤臣的才华与君主对他的深厚眷顾;次句“属郡闻风自革心”则描绘了贤臣的影响力,使地方官员闻风而动,自觉革新,后两句则进一步通过比喻与象征,强调了贤臣的忠诚与未来的辉煌前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描绘了贤臣的形象与功绩,诗人通过对比与象征等手法,将贤臣的才华、德行与影响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也表达了对贤臣的敬仰与赞美之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许,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之际,他目睹了朝廷中的种种弊端,对贤臣的渴望与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期,为赞美某位贤臣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刘禹锡不仅表达了对贤臣的敬仰与赞美,也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与期望,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与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