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斋禁
唐·白居易
斋禁虽严异太常,萧然高卧意何长。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踏雪行。
酒熟醅香留客醉,脍新鲙美待僧尝。
斋中自有逍遥事,不羡人间富贵乡。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以反映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著称,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虽然斋戒的禁令很严格,但与太常寺的斋戒相比还是有所不同,我悠然自得地高卧床上,心中思绪悠长,早晨起来喜欢迎着阳光而坐,傍晚外出则适宜踏着积雪行走,酒已酿熟,醅香四溢,留住客人共醉;鱼肉新鲜,切片精美,等待着僧人品尝,在这斋戒的日子里,自有逍遥自在的乐趣,不羡慕人间的富贵繁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斋戒期间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句点明斋禁虽严,但自己并未完全遵循常规,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接着通过描述晨兴晚出的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后两句则通过酒熟留客、脍新待僧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斋中生活的逍遥与乐趣,表达了对富贵繁华的淡泊与不屑。
赏析
这首诗以斋戒为背景,却并未局限于斋戒的严肃与清苦,而是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诗中通过对比、描绘等手法,将斋戒期间的闲适生活与世俗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诗中的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自然,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与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处于一种相对闲适的生活状态,白居易一生历经宦海浮沉,晚年时逐渐看淡名利,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心境的写照,通过描绘斋戒期间的生活细节,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淡泊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也反映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豁达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