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故地感怀
唐·刘禹锡
青嵩碧洛曾游地,墨绶铜章忽在身。
旧友今稀相见难,故园回首泪沾巾。
山川不改人如旧,岁月无情鬓已新。
欲问前尘何处觅,空余往事梦中寻。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回应题目要求,刘禹锡并未写过此诗,以下解析基于虚构内容。)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其诗作风格豪迈,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曾经游历过的青翠嵩山和碧波洛水之地,如今我身佩黑色官印(墨绶)、手持铜制官章(铜章),忽然发现自己已身居官位,昔日的朋友如今已稀少,相见变得困难重重,回望故园,泪水不禁沾湿了衣襟,山川依旧,人却仿佛未曾改变,但无情的岁月已在我的鬓角添上了新白,想要询问过去的往事何处寻觅,只留下一片空白,只能在梦中追寻那些往事了。
释义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游历之地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首联通过“青嵩碧洛”与“墨绶铜章”的对比,展现了诗人从游历四方到步入仕途的转变,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旧友今稀”、“故园回首”以及“山川不改人如旧,岁月无情鬓已新”等句,抒发了诗人对故友难逢、故园难回的哀愁,以及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尾联则以“欲问前尘何处觅,空余往事梦中寻”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无尽追忆。
赏析
本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青嵩碧洛”与“墨绶铜章”的对比,既展现了诗人身份的转变,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而“旧友今稀”、“故园回首”等句,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细节,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对故友和故园的深深眷恋,诗人还通过“山川不改人如旧,岁月无情鬓已新”等句,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内容)
本诗创作于刘禹锡步入仕途后的一段时间,在仕途的忙碌与压力中,诗人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经游历四方的自由时光和与故友共度的美好岁月,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诗人发现那些美好的时光和故友已经难以再寻,诗人便写下了这首《游故地感怀》,以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对时光、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