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汉·赵壹
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
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
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
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
借令不幸贱且死,後日犹为班与扬。
作者及朝代
作者:赵壹
朝代:东汉
作者简介
赵壹,字元叔,东汉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他生活于东汉后期,时局动荡,社会风气败坏,士人往往难以施展才华,赵壹性格耿直,不慕荣利,一生贫困潦倒,却以文章名世,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遭遇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风格峻切,语言质朴,对后世文学有一定影响。
译文
河水清澈难以等待,人的生命也无法延长,顺风之下,连腐朽的草都能被吹得高高在上,那些富贵的人就被称为贤能,满腹的学问文章,比不上一袋钱财,我出生在这之后,只能远远地仰望那些得势之人,即使不幸地位卑贱而死,将来我的名声也会像班固和扬雄那样流传后世。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富贵与贫贱、才华与金钱的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河清不可俟,人命不可延”比喻世事难料,人生短暂;“顺风激靡草,富贵者称贤”则讽刺了当时社会只看表面现象,不问实质的虚伪风气;“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更是直接揭示了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最后两句“借令不幸贱且死,後日犹为班与扬”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
赏析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讽刺,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黑暗和士人的困境,赵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中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赵壹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即使不幸地位卑贱而死,也要像班固和扬雄那样留下不朽的名声,这种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使得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创作背景
赵壹生活在东汉末年,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道德沦丧的时代,士人往往难以施展才华,而权贵们则凭借权势和金钱横行霸道,赵壹自己也是一生贫困潦倒,多次求官不得,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深感不满,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它既是赵壹个人遭遇的写照,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通过这首诗,赵壹表达了自己对才华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也寄托了对社会风气的改变和士人命运的改善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