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杂诗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

孤云独去闲悠悠,高风自来何悠悠。

还家依约似归燕,长日惟消棋一局。

故将别泪和酒倾,歌声愁绝心不平。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705年,卒于761年,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及第,曾任新乡县尉,晚年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豪放飘逸,善于描绘音乐场景和人物心理,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人有交往,是唐代重要的边塞诗人之一。

译文

怀揣才华与傲骨,不向柔弱低头,却被众人无端诽谤,口径一致。

我如孤云独自闲游,高风自来,悠然自得。

回家时仿佛归燕一般,整日只消一盘棋局。

因此将离别的泪水与酒混合倾泻,歌声中满是愁绪,心中难以平静。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诽谤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句“挟才乘气不媚柔”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与傲骨,不愿向世俗低头;次句“群儿谤伤均一口”则揭示了世俗的偏见与诽谤,后两句“孤云独去闲悠悠,高风自来何悠悠”以孤云和高风自喻,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最后四句则通过归燕、棋局、别泪和歌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

赏析

这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世俗诽谤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首联“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以强烈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才情与傲骨,以及世俗的偏见与诽谤,颔联“孤云独去闲悠悠,高风自来何悠悠”则以孤云和高风自喻,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心境,颈联和尾联则通过归燕、棋局、别泪和歌声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愁绪,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执着追求,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晚年辞官归隐之后,在仕途不顺、遭受诽谤的背景下,诗人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悠然自得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归隐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世俗诽谤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以及他对自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