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景
唐·刘禹锡
渺渺水波低赤岸,蒙蒙云气淡扶桑。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长。
落日余晖铺碧水,秋风萧瑟过芦塘。
闲来独坐观江景,一曲清歌绕画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译文
茫茫的水波轻轻拍打着红色的河岸,朦胧的云气淡淡地笼罩着东方的扶桑,渔舟在傍晚时分唱着歌儿归航,雁群南飞时天色已晚,暮色悠长,夕阳的余晖铺洒在碧绿的江水上,秋风萧瑟地吹过芦塘,我闲来无事独自坐在这里观赏江景,一曲清歌在画梁间缭绕。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宁静美景,首联“渺渺水波低赤岸,蒙蒙云气淡扶桑”以广阔的江面和朦胧的云气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颔联“渔舟唱晚归帆远,雁字回时暮色长”通过渔舟归航和雁群南飞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傍晚的宁静与和谐,颈联“落日余晖铺碧水,秋风萧瑟过芦塘”则通过落日余晖和秋风萧瑟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尾联“闲来独坐观江景,一曲清歌绕画梁”则表达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心情和对美好景色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傍晚时分江边的美景,通过水波、云气、渔舟、雁群、落日、秋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诗人以闲适自在的心情观赏江景,并通过一曲清歌表达了对美好景色的赞美,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刘禹锡在唐代中期以其才华横溢的诗文而著称,这首诗可能是在他仕途不顺、心情低落时所作,面对仕途的挫折和人生的坎坷,诗人选择以闲适自在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通过观赏江景和吟咏诗歌来排解内心的苦闷和压抑,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刘禹锡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