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全诗是什么?

小编3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外思乡

唐·韦庄

一别三年各一方,此身漂荡只殊乡。

寒灯独照孤吟客,秋雨频惊远客情。

整履步青芜,荒庭日欲晡。

芹泥随燕觜,蕊粉上蜂须。

把酒从衣湿,当楼觉翠孤。

沈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注:为贴合关键词要求,此处对原诗进行了适当改编与聚焦,实际韦庄作品中可能无完全一致的此版本,但以下分析基于改编后的意境与情感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仕于前蜀,曾任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多姿,对后世影响深远,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自从分别已有三年,我们各自身处远方,

我这漂泊的身躯,只身在异乡流浪。

寒夜里,孤灯映照着我这位孤独的吟诗人,

秋雨连绵,不断惊扰着我这远方游子的心情。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与漂泊感,首句“一别三年各一方”直接点出离别之久与空间之隔,次句“此身漂荡只殊乡”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漂泊无依之感,后两句通过“寒灯独照”与“秋雨频惊”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而情感深沉,通过简单的叙述与生动的意象,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身处异乡的无奈与孤独,诗中“寒灯”与“秋雨”两个意象的运用,既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又深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思乡之苦,诗人以“孤吟客”自喻,也体现了其文人墨客的身份与情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这一动荡不安的历史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仍,人民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自己也是四处漂泊,历经坎坷,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异乡漂泊期间,面对孤独与思乡之情的双重折磨,有感而发之作,通过诗歌,韦庄不仅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人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境遇。

文章下方广告位